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及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发表述评
2016-06-01555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病,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影响显著,是我国疾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钟南山院士、冉丕鑫教授、周玉民教授一直从事COPD的防治工作,牵头组织了全国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COPD在我国的患病率达8.2%(2007年数据)而且35.1%的患者无显著的呼吸道症状;在我国COPD在非吸烟者中的患病率为5.2%,而且多数患者为女性且有长期接触生物燃料病史。后期的流行病学调查首次证实了燃烧生物燃料是导致COPD发病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重要发现,研究团队基于社区对居民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随访,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基于个体的药物干预方案、肺康复等),结果发现这些措施使居民的肺功能下降速度减缓、COPD的发病率下降。其后,研究团队通过对社区居民进行炉灶升级(取缔生物燃料使用)、改良厨房通风状况,经过为期9年的随访,团队发现只有实现炉灶升级并且改良厨房通风的居民其肺功能下降速度减缓、COPD的发病率下降,而单独升级炉灶或改良厨房通风甚至不实行干预措施者肺功能下降速度与COPD的发病率与9年前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是流行病学的重大突破,因此最近获得2014年度“环境流行病学最佳论文”(每年度仅1篇)。此论文奖项自2008年设立以来,我国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目前不同地区的医疗设施发展并不平衡,不少社区机构尚无简易肺功能仪,因此可能漏诊了大量的COPD患者。为此,研究团队开发了简易评价系统,并探讨了简易峰流速测定对筛选COPD的有效性。结果发现这些策略均对COPD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这些发现为我国实现社区筛选COPD、群防群治提供重要线索。
尽管治疗COPD的药物手段已取得长足进展,不少药物对我国社区管理而言价格较高而且不容易获得,为此很有必要寻找简便有效的药物。祛痰药物一直以来被应用于临床上,然而后期一些研究提示祛痰药物有抗氧化作用。为此,在钟南山院士、郑劲平副所长的牵头下,研究团队组织了全国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以探讨了羧甲司坦对预防COPD急性加重的效果,结果发现羧甲司坦能够平均每年减少COPD患者24.5%的急性加重风险,而且药物疗效在反复急性加重者中更为显著。该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证实了像羧甲司坦这种廉价药物将会适用于中国的广大地区,具有重要的医疗与经济意义。该研究被《柳叶刀》杂志评选为“2008年度全球最佳论文”,这是我国学者在呼吸病学上获得的殊荣,该研究发现也被写入了全球慢阻肺防治指南中。受羧甲司坦的疗效启发,团队进一步发现高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也能有效减少COPD急性加重风险,研究结果发表于《柳叶刀——呼吸病学》杂志上,进一步证实了祛痰药物对COPD的重大价值。
基于以上的重大发现,研究团队今年获得全国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冉丕鑫教授还获得习近平主席的亲自接见。
受杂志社邀请,钟院士及团队概括了既往研究的重大发现与意义,并对今后我国综合防治COPD的热点进行了探讨。该述评已经在线发表http://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16)30092-3/abstract。
该述评的索引:Guan WJ, Ran PX, Zhong N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PD in China: successes and major challenges. Lancet Respir Med. 2016. DOI: http://dx.doi.org/10.1016/S2213-2600(16)3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