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周斌教授到访实验室
2019-04-1275474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周斌教授应邀到访实验室交流,并作了题为“遗传谱系示踪技术与肺干细胞研究”的学术报告。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主持接待。
周斌教授首先给大家分享了他们团队自2017年基于双同源重组酶(Cre和Dre)建立的遗传谱系示踪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将Dre-rox同源重组系统引入到传统的基于Cre-loxP同源重组系统的遗传谱系示踪技术中,有效地规避了由于Cre表达的不特异性而导致的非特异性“异位”同源重组,实现了更精准的遗传谱系示踪。其团队通过该系统证实,c-Kit+干细胞在成体心脏生理稳态和损伤修复过程中均不会分化形成心肌细胞,并证实在肝脏生理稳态和损伤修复过程中Sox9+胆管上皮细胞并不会转分化形成肝细胞。
鉴定出参与肺修复和再生的肺干细胞对肺脏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意义。肺支气管肺泡干细胞(BASCs)位于支气管肺泡交界处,被认为能够作为内源性干细胞参与肺再生。但BASCs在体内是否参与肺脏再生没有明确的答案,其在体内的功能依然存在争论。周斌教授团队通过遗传谱系示踪系统研究回答明确了这一问题。
然而,BASCs兼备SPC+和CC10+特征,传统单一同源重组酶系统难以精准标记这一亚群。周斌教授团队基于双同源重组遗传谱系示踪系统、通过命运图谱和克隆分析研究发现:BASCs能够在不同的肺损伤模型下被激活并响应相应的肺损伤,能够分化为包括棒状细胞、纤毛细胞、1型肺泡上皮细胞和2型肺泡上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谱系以促进肺损伤修复。研究为肺上皮干细胞BASCs在体内真实存在提供了遗传证据,明确了其在肺损伤和修复中具有分化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周教授课题组巧妙的实验设计、精彩的研究工作赢得了在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
讲座后,周斌教授与实验室肺纤维化与干细胞治疗等研究领域的骨干进行了探讨,并于钟南山院士就呼吸呼吸再生医学、肺部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及未来合作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并在赵金存副主任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室,双方对未来的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