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届临床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学习班
2017-10-289732017年金秋十月,适逢重阳佳节,10月28日由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子峰博士课题组)及广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的“2017年第一届临床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学习班”在广州医科大学越秀校区10号楼13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首都儿科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昆明理工大学、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十几名临床病毒诊断和治疗专家学者,联同来自全国十多个省份的一百多名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逾200人)一起出席了本次学习班。大会由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PI杨子峰副教授主持,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钱渊教授分别致辞,随后陈敬贤(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许树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宋元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何剑峰教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吉城主任(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朱冰、邓力和陈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夏雪山(昆明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临床病毒学家作了系列精彩演讲。
钟南山院士致辞时指出,自SARS以来我国在临床呼吸道病毒诊断和治疗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次学习班有别于以往一些临床微生物论坛或学术交流,同时邀请了检验和临床医生共同参与,首次搭建起一个临床病毒“诊疗”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平台,相信通过这样有机的跨学科融合和对话、对诊断和治疗知识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互通,必将利于推进我国临床病毒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
院士致辞
首都儿科研究所钱渊教授从自身从事数十年儿科呼吸道病毒诊断的实践出发,结合国外病毒检验新动态,从诊断病毒学的发展、重要特征以及诊断的原则、一般方法和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而生动的阐述,最后总结指出临床医生对病毒病原诊断的持续兴趣是推进检验和临床更好结合的驱动力。
钱渊教授演讲
陈敬贤教授就临床病毒实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从国际通行规范方面给予了详实介绍。宋元林教授重点介绍了人H7N9人群的易感性及可能抗体研发思路和进展。
陈敬贤教授演讲
许树昌教授针对今年在香港爆发的夏季H3N2流行和最新的H7N9病例情况,为学员分析了2017年香港H3N2流感流行及临床治疗的香港经验,建议需要加强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医护人员,以及确保季节性流感疫苗在门诊和住院环境中的疗效;提出了早期的鉴定诊断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使用都将有利于病情改善;除此,还介绍了一些新药、辅助疗法(佐剂)、抗体的筛选、新疫苗、中医中药等最新进展。
许树昌教授演讲
朱冰主任和陈翊副主任也从儿科检验人员角度,介绍了广州儿童病毒流行病态势及各种病毒诊断方法的最佳采样时机,特别是以视频培训了如何采集高质量的呼吸道标本等实用操作信息。
陈翊副主任演讲
何剑峰教授和黄吉城教授也从疾控角度分享了中国H7N9流行和口岸病毒监测情况,丰富了学员们对呼吸道病毒流行态势的理解。
何剑峰教授演讲
重点实验室杨子峰博士从临床病毒学家角度向检验和临床医生提出了应根据病毒种类、病程合理选择合适一种或多种方法,优化病原诊断效果的看法,同时呼吁国内同行及时更新学习检测方法的新动向,未来对各种方法包括新方法在病因学诊断的实际价值须紧密结合临床诊疗效果进行客观验证和判断。杨博士也向临床医生介绍了一些国际上正进入不同阶段临床试验的抗病毒新药,结合呼研所近年来在救治人禽流感和MERS的研究和经验提出了包括全病程、多时点病毒动态监测、积极预防继发感染及提高重症预警意识等若干可资借鉴的重要广州诊疗经验。同时,杨博士也向与会学员介绍了由其主导的广州医科大学“呼吸道病毒诊断与转化”创新团队的建设和规划情况,期待与国内外同行更多的合作交流。
杨子峰副教授演讲
大会最后,由重点实验室杨子峰博士致闭幕辞,呼吁和号召更多医护同行一道努力推动我国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疗研究,造福于广大患者,也诚挚欢迎全国呼吸道病毒检验和诊治同道明年再度相聚广州第二届学习班,继续共同推动中国临床病毒学的发展。本次会议不仅向与会学员分享了临床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的新进展,推动了实验室检测人员与医护人员对临床呼吸道病毒诊疗经验的交流,促进了该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对话及合作,提升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水平。本次会议得到了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市等各项相关科研基金的资助。
重点实验室杨子峰博士课题组、安图公司及部分专家讲者